净利缩水!股价翻倍,业绩不配
医疗反腐风暴中,SPD被视为反腐利器。二级市场上,在医疗板块低沉之际,子板块SPD逆势上行。塞力医疗(603716)和开开实业(600272)等个股,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自8月9日以来,开开实业股价一路飘红。最新一个交易日,最高价几乎翻倍。然而,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降低27%,归母净利更是缩水超四成。股价翻倍,业绩恐有些不配。
来源:东方财富网-开开实业(截至2023年8月18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开开实业业绩何以至此?如此业绩,又何以如此爆炒呢?
01业务缩水,营收下降开开实业主要做啥呢?从财报来看,公司主营两大模块。
1►
服装
具体来说,主打中华老字号“开开”品牌的衬衫和羊毛衫,以及其他“开开”品牌系列产品的批发和零售;
2►
医药
具体来说,中、西成药的批发和零售,以及以中华老字号“雷允上”为品牌的中医问诊服务,以及自主品牌“上雷”牌高档滋补品的销售。
简单来说,开开实业就是一家服装和药品(服务业务占比较小)的批发和零售商,且主打品牌战略。
然而,财务数据显示,这两个板块营业收入(除2022年医药类因特殊原因增长外),一直在走下坡路。可见,日子都不好过。
来源:开开实业历年财报数据整理
先说说服装。
首先,服装本质还是消费品,在整体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其次,开开主营衬衫和羊毛衫,且主打中华老字号品牌战略,伴随个性且新潮的快消品的出现,开开这样的传统品牌竞争力显弱;最后,销售渠道为零售,方式为线下门店,在新零售背景下,业务缩水并不意外。
再说医药。
一季度数据显示,医药板块收入占比约85%,可见是开开的重点。2022年,因疫情原因,公司销售增加,营收有所增长,但该部分销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无法持续。2023年上半年,营收马上降低27%,便是最好的说明。
来源:开开实业202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
2017-2021年,医药板块营收一路下滑。医药板块中,开开主营药品的批发和零售。不产药,只是药品的搬用工。但是伴随药品带量采购(集采,不仅考虑价格,还考虑供应量)、区域化新版的GPO(集采组织)以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取消等医改政策的出台,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开开的价值都在下降,营收降低也在预料之中。
02盈利差,靠补贴充场面不仅营收在缩水,受医改政策影响,开开实业的议价能力减弱,利润空间被挤压,服装行业需求疲软及竞争力显弱等影响。2022年,医药和服装两大板块,毛利率均同比下跌。
来源:同花顺iFinD-毛利率
赚得少,但花得多。
无论是药品还是服装,零售都是开开的主要销售方式。2022年,零售贡献营收高达50%。
来源:开开实业2022年年报
上文已述,开开的零售主打线下。2023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开开共有自营门店22家。其中,药品零售20家,服装零售2家,且大部分都位于上海消费昂贵的静安区。这22家自营店的花销,对毛利率仅有20%出头的开开来说,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开开实业的销售费用占比均在10%以上,最高可达12%。
来源:开开实业年报数据整理
从费用明细来看,主要是职工薪酬、折旧费(自有门店)、包装物流费以及租赁费(租赁门店)等。
来源:开开实业2022年财报
什么概念,24%的毛利,近一半就这么没了。
再扣除日常管理费用等,所剩无几。最近几年(除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一直处于2.5%以下。
就这,政府补助还占了1%。试想,没了背后大树的支持,开开实业恐怕业绩更难看。
来源:开开实业各年财报数据整理
03转型,任重道远虽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躺平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开开也在寻求转型。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开开顺势而为,开始“大健康”转型。例如,利用已有资源,建设中高端精品口腔专科项目、内科、眼科以及健康体检等;此外,对于成药零售,开始探索线上渠道。
此外,推进区域化的SPD项目。据公司财报介绍:公司将紧抓“静安区医疗机构耗材试剂SPD项目”契机,形成区域化耗材试剂供应链服务模式。这也是,开开实业此波爆炒的原因所在。
但,确实是炒早了。
首先,“大健康”项目还处在建设期,即使建好了,业务发展也需要较长的培育期。
道理非常简单,一个卖药的做起了口腔,对于任何一个患者,恐怕都需要对其能力进行长期观察。
其次,SPD业务也尚处建设期。2022年,SPD业务主体雷西精益,营收占比仅10%,尚未开始盈利。
来源:开开实业公告——2023年8月17日
不仅如此,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加大对各类设备的投入,相关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未来相关业务的发展,也需要培育成本,在真正创利之前,反而可能还会减少公司利润。
所以,资本的炒作,道理何在?就连公司反复澄清,但也是你澄清你的,我炒我的。
此刻来看,开开的传统业务,未来可以预见。未来业绩的扭转,寄托在转型业务身上。但结果如何,需走着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