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最新 > 正文

鹤山修鞋匠蔡聪华补鞋将近40年 缝出多少足下安

蔡聪华用扎实过硬的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好口碑。


【资料图】

8月上旬的一个午后,鹤山沙坪新天地附近的“华仔”修鞋铺内,修鞋匠蔡聪华正端坐在矮凳上,弓着腰认真地补着鞋。圆圆的脑袋、乐呵的笑容、粗粝的双手……这位15岁时就从浙江台州“南漂”到鹤山的汉子,凭着祖传的修鞋手艺,在这里营生将近40年,由于技术精湛,服务周到,为人热情,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华仔”;他的“华仔修鞋铺”,也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常去光顾的铺头。

大半生时光都在鹤山度过,从一个外乡少年变成本地大叔,在这里成家置业、拼搏坚持并被周遭善待,华仔早把自己当作了鹤山人。依托这份缝缝补补的事业,他持续积淀着与这座城市的感情。

用心用情修补

赢得“华仔”好名声

修鞋,是一项古老的职业。虽说今时今日已是一个商品充沛、消费盛行的时代,但在民间,不少人对破损旧物依然不会一扔了之,而是选择修补后再用。对此,从事修鞋业近40年的华仔颇有发言权,“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勤俭节约的传统,另一方面,有些鞋子、物件并不便宜,只是坏了一点,扔了确实可惜。我到现在还有生意做,说明这职业还没过时。”

记者当天在蔡聪华的铺头采访时,见到店里放着不少待修补的鞋子,有的是鞋底脱胶,有的是鞋跟断裂,有的则是鞋面破开了口子。

其间,有一位女顾客前来,要给一个红白蓝编织袋换拉链,记者问她,为何选择来找华仔?她说:“因为信得过,华仔修鞋铺在这里几十年了,老板修补技术很好,人很负责又热情。”

一番观察下来,华仔的修鞋技术之精湛确实可见一斑。一手摇把,一手握鞋,眼睛不必时刻紧盯实物,上下起伏的尖针依然能在指缝中精准落位,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一只侧面裂坏的布鞋在几分钟内便被他完美缝合。面对一双底部部分脱胶的运动鞋,他先是熟练地将鞋底整个剥落下来,在一个有毛刷子的机器上去尘洗净,随后将其置入内有两个500瓦灯泡的烘炉照射,鞋底在经过80℃的高温照射几分钟后变软,均匀抹上胶水,华仔拿起它,不用左测右量,只需用眼一瞄,便在一个翻手之间让鞋底不偏不倚贴合到鞋身上。随后,他将鞋底用力在地上摔打几下,大功告成。

对技术,华仔说不值一提,反而显得有些羞涩:“我只是一个修鞋的,能有什么技术,几十年就干这一件事,只能说是熟能生巧。”

事实上,熟能生巧的背后并不简单,毕竟是跟刀叉针剪打交道,华仔说,有时候太疲倦,一不留神,手指还是会被扎出血。

要说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华仔认为,首先必须用心保证质量,比如用最好的胶水、最扎实的技术把东西修好。二是服务要周到,尽量多为顾客着想,比如有时遇到客人赶时间,即使自己正在吃饭,也要先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工,以免让客人久等。再就是坚持,铺子开了,就得守,不能三天两头不在店,长期下来,大家就知道,只要有需要,来了,华仔肯定都在,不会扑空。“这么多年,我和老婆几乎每天早上9点开门,晚上10点歇业,老顾客都知道。”

在鹤山修鞋37年

与城市共同进步

华仔很高兴与记者谈论自己与鹤山的渊源故事。他说,作为一个来自外地的修鞋匠,来到鹤山后没有被看不起,而是被接纳、包容、善待,并在这里慢慢变老,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进步,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感到很温暖。

1986年,15岁的蔡聪华跟随父母和台州一众乡亲南下,在沙坪友谊大厦后面摆摊经营。现在回忆起来,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虽然跟着大人在街边补鞋,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日晒雨淋,但他说那时并不觉得辛苦,反倒是为这座南方小城的热闹、繁华所吸引,心里生起对它的喜爱。

1992年,沙坪旧百货大楼一带人流更为密集,台州补鞋匠们集中迁移到大楼后面的旺角片区,华仔也随队前来。“那个时候啊,这里有五六十个摊位,左右两排,摆得满满当当。”华仔指着铺头门前的一带说。现在,这条内巷已变得十分安静空旷,地面上则画了整齐的停车位,却已没了老乡们昔日忙碌的身影。

1993年,华仔虽然才20岁出头,但毕竟已是有多年补鞋经验的老手,发现彼时富裕起来的人们对穿着打扮日渐讲究,特别是穿高跟鞋的女顾客越来越多,对鞋子的保养也有更多需求,他认为这是一个商机,在鹤山长期干下去有奔头,暗下决心要结束街边的摆摊,开一间有固定铺面的正规补鞋店。经过几年努力,1997年,华仔在旺角就地租下一处铺位,投资4万多元,购买包括烤炉在内的几台修鞋专用设备,经营起沙坪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补鞋店,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还辅助卖一些鞋子、皮带等商品。

店铺开起来,效果立竿见影。有些客人不放心将很贵的鞋子拿到街边去修,而是选择店里有专门机器的华仔修鞋铺;同时,店里空间更大,顾客有了更舒适的休息处,这些都让店铺生意蒸蒸日上,华仔的名声也逐渐传开,很多客人通过老顾客的口口相传找上门来,而且后来基本会成为他的熟客、朋友。

2000年以后,随着鹤山本地生活水平的提高,补鞋业生意日渐没落,当初跟华仔一起在街边补鞋的很多老乡都选择离开,而华仔选择留下,因为他的生意一直保持着好势头。

就这样一路走来,华仔在鹤山立了业,成了家,有了孩子,买了小区公寓,添置了小车,一家人的小日子在平平淡淡中前进着。他也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用自己的热心肠助力城市发展,比如近年的鹤山市文明城市创建,他不但主动落实“门前三包”政策,还在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和妻子一道带上工具参加志愿活动,在电信广场、剧院门口、北湖广场等设摊为市民群众免费修鞋。

“今年是我来鹤山的第37年,我深深感受到鹤人对我的包容、友善之情。我还年轻,还能干,我会继续为有需要的鹤山人修好鞋子。”华仔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张茂盛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