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在正史上是顶级的战略大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个纯粹的人
在生物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食物链,是不是越在食物链末端的营养等级越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此一事,鲁肃和周瑜的小友谊火速升温,两人均表示自己不是以利相交的俗人,而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但是,人有时候难免会树大招风的,随着鲁肃的名声越来越大之后,作为当时的帝国东南大佬袁术也开始对鲁肃上心了。袁术一直喜欢走非主流路线,反正那些路子很正的士族阶级基本上被他得罪光了,他也争取不到什么大鱼了,所以专注于什么小地方军阀、流民、土匪市场,这些人即插即用还再带人马粮草和地盘,感觉也相当不错。
袁术一听说自己的意中人要去居巢与周瑜那个小白脸私奔,气不打一处来,便派人去霸王硬上弓。可惜的是,鲁肃早有准备,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断后,面对袁术的追兵时,毫不畏惧地说:
鲁肃觉得刘晔说得很有道理,在安葬完祖母后,便返回曲阿,准备携带家人去投奔郑宝。但周瑜早就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只好去吴郡见周瑜,并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
周瑜哪能就这么轻易放鲁肃离开呢?于是,又是一顿掏心掏肺的倾诉和推心置腹的剖析:兄弟啊,你看东吴现在的形势,老大孙策刚死,现在老板是我老弟孙权,兄弟我现在在江东这一片掌管着军政大权,绝对的当红炸子鸡。我的平台和机会就是兄弟你的平台和机会,你说你北上去投靠什么郑宝干什么?郑宝那点实力能和咱们大江东比吗?你在郑宝那里能有在兄弟我这里过得舒心吗?这找工作、找老板,都是一个双向选择,你说你去投奔郑宝,郑宝能不能看得上你还不一定呢!咱江东的孙权老弟别的不说,礼贤下士绝对没得说,再说你我兄弟强强联合,还怕没有机会大展拳脚?
鲁肃一听,理好像就是这个理,再说谁真的想背井离乡离开江东故土呢?既然江东有的是职业发展的机会,那就留在江东吧。就这样,鲁肃留了下来。
鲁肃留下来之后,果然迅速地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会。因为刚刚接位的孙权要从他父兄给他留下的权力大坑(血腥镇压江东本土士族的后遗症)里爬出来,必须要大量拉拢鲁肃这样的外围士族人士。再加上有周瑜的推荐,孙权对鲁肃自然是视若瑰宝。
鲁肃和孙权的第一次约谈就相当传奇,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名气那么大,但在本质上是一样。鲁肃第一次和孙权会面,就被孙权单独留下来思考人生,因为两人是同坐一张榻上,所以鲁肃的这番应对被称为《榻上策》。
鲁肃的《榻上策》其实主要就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鲁肃认为汉室已经不可复兴;第二就是建议孙权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争取早日与曹操划江而治。
孙权当时听到了这么高瞻远瞩的话,其实内心里激动得扑哧扑哧的,但由于他当时江东之主的位置都危如累卵,所以很懂得压制自己的内心欲望,便很艺术地回答:“先生高看我了,我其实只想当一个汉室的好干部。”这个小人精啦!
但后来在江东集团,江东士族代表张昭等人对鲁肃多有诋毁和打压,少年老成的孙权对背后的条条道道清楚得很,一直力挺鲁肃,所以鲁肃在江东集团越混越红火。
之后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了,在此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完事了。
其实早已把鲁肃的话牢记在心的孙权在慢慢稳住江东内部形势之后,便开始觊觎荆州地盘了。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他前后五次攻打了江夏黄祖,并成功斩杀黄祖,夺得了江夏。值得一提的是,孙权把自己的治所也迁到了柴桑(今九江),剑指荆州的意图很明显。
这也让北方的曹操心生忧虑,怕被孙权夺得占领荆州的先机,于是赶急赶忙地率军南下,从而引发了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夕,江东集团的战略定调其实主要都是鲁肃的功劳。是他借去襄阳吊唁刘表的机会,主动接洽了仓惶难逃的刘备,并把诸葛亮带到了柴桑,为孙刘结盟打下了基础;也是他一语惊醒梦中人,点出“众人皆可投降,唯独孙权不可投降”,让孙权铁定心思要与强敌曹操血战到底;最后,也是他和周瑜双剑合璧,统筹全局,在赤壁一把大火烧掉了曹操的南下之梦。
前面说,孙权把鲁肃称为自己的邓禹(云台将排名第一),就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
赤壁之战后,鲁肃更是力排众议把荆州(其实主要就是荆州的南郡部分)借给战略盟友刘备。这一举动曾一度让一向比较淡定的曹操在听闻消息后,惊得手中写信得笔都掉到了地上。
而没过多久(公元210年),三国周郎赤壁的周瑜同志要过早地离开江东同志们了。周瑜在病重之际,向孙权建议,希望鲁肃能接替自己大都督的位置。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
此后,在荆州慢慢站稳脚跟的刘备同志开始按照诸葛亮的谋划,暗中布局益州局势了,而且刘备还是先采用了欺骗性的手段稳住了孙权。所以在刘备进取益州之时,孙权的心态失衡了,大骂刘备背信弃义的同时,命令鲁肃等人讨要之前借出去的荆州。这里备注一下,当时刘备借荆州是拿荆南四郡这些边角料跟孙权换南郡的核心地盘的,这次讨要荆州,其实是讨要刘备当年用来作为交换筹码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鲁肃作为前线的军事统帅,和刘备留在荆州的军事统帅关羽,各为其主,摩擦不断。但鲁肃屡屡以大局为重,尽量安抚双方。之后,便发生著名的“单刀赴会”的故事。最后,在双方的不断博弈下,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史称“湘水划界”。
此后,江东集团屡有挑事者,认为要趁机干掉荆州的项羽,代表人物就是后来名声大振的吕蒙。但鲁肃一直坚持要以大局为重,弱者相斗,强者观望,那就根本没法玩了。孙权也一直十分支持鲁肃的意见。
遗憾的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年仅46岁的鲁肃病逝了。鲁肃死了,孙权很伤心,因为他的人生导师走了;鲁肃死了,江东又要风云激荡了,因为江东的定海神针没了;鲁肃死了,刘备同志要走下坡路了,因为难能可贵的平衡之势要被打破了。
鲁肃难能可贵之处汉末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导致很多人的风流和才华并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到,鲁肃就是其中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说,鲁肃在江东集团的孙权时代是够得上“群臣之首”的分量的。
这么一说,可能很多朋友会抬出周瑜和张昭两位大佬来跟鲁肃打擂台,毕竟这两位大佬是孙策的托孤之臣,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话多么掷地有声呀。
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孙权接手的江东集团的特殊性。江东集团由于孙坚、孙策的发家方式决定了,它的统治根基是相当脆弱的,孙权一继位,差一点就被内部人给掀翻了。你们老孙家一直靠武力强行镇压人家,人家不逮到机会就“趁你病,要你命”?
张昭和周瑜是孙权政权两根至关重要的顶梁柱,但是两人背后的用意其实各不相同的。张昭其实有点类似于北方的贾诩,他的心并没有牢牢地系在孙家人身上,他所谋划的其实不过是把公司、平台运作到一个合理的规模、合理的时机,水涨船高地把自己的身价弄出来。而周瑜是一个从小就不走寻常路的人,在他的骨子里,他是孙家人的联合创始人,他不会让江东集团受任何委屈,但孙家人也不能让他受任何委屈。
用婚姻关系来类比一下,张昭是属于那种你别看我现在和你挺恩爱的,但我遇到更好的对象,随时都会离你而去;而周瑜则是属于那种我既然选择了你,不管过得好与不好,你都得跟我过一辈子。
但是,鲁肃和他们都不一样!鲁肃是那种我要么不选择你,我一旦选择你,就会全心全意为你好且无怨无悔地为你去默默付出的人。这个人,是相当纯粹的。关键是,鲁肃还非常有这方面的才能。
其实像鲁肃那样的基础,他在袁术那里就真的毫无作为吗?先当个东城长,再慢慢把自己的级别混上去,大不了你袁术路越走越偏的时候,他再把旗帜一换就是了。乱世之中,只要你手里有实力,身上有价值,谁又会在乎你曾经的那些颜色呢?孙策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鲁肃通过周瑜搭上江东集团这条线有什么大的问题。人,有时候在一些具体的选择上,对不对路其实很重要。鲁肃,觉得周瑜很对自己的脾性,进而选择曾经伤害士族集团至深的江东老孙家,这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鲁肃在初次孙权会面时,便给出了《榻上策》这样高屋建瓴的总纲领、总策划,这就是能力和境界的体现。一般地,一个人是很难跳出自己的常规思维去睁眼看世界的,强如曹操,当初和老大哥袁绍谈人生理想时,也不过是想当个东征西讨的将军而已。还有刘备,颠沛流离大半辈子还确立不了建立根据地的思想,得靠诸葛亮的指点。鲁肃刚一出山,便能精准地为孙权指出“汉室不可复兴,要趁早自主创业,尽量做到划江而治”,这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字字珠玑。
赤壁之战前夕,在江东群臣默契地给孙权挖坑时,其实鲁肃但凡有点私心,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如他自己说的,就算到了曹魏集团,他的待遇和发展大抵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他依然直言不讳地指出老板孙权在决策依据上的失误,因为你孙权不同刘琮,你老孙家跟士族阶级有仇,曹魏政权之中有很多恨死你们老孙家的人,你要投降了,简直就是自投罗网。这说明鲁肃在看问题这方面除了没有私心,还是相当透彻的。
最后,来说说借还荆州那些事,这些其实就是孙刘联盟的维护问题。大家别看好像老是刘备受益,实际上鲁肃的意见和策略对于江东集团来说,也是不二的最优选择。
弱者的选择往往都是被动的。北方的曹操已经强大到一塌糊涂的地步了,还将兵锋引至荆州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江东集团还想置身事外?
后面把荆州的南郡让给刘备其实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让给刘备,你江东集团要在南郡,北边要随时面对曹军的武力威胁,而南面刘备顶在你背后的公安城,你能保证他不会出其不意地打你一杆子?让南郡让出去,让刘备顶在抗曹的第一线,自己顶在刘备的后面,这是一举两得的选择,既照顾了刘备的盟友感情,也释放了自己的国防压力。
包括后面刘备西进益州让孙权很不爽,鲁肃还在尽力维护孙刘联盟,这同样说明鲁肃是难得的人间清醒。是的,刘备偷摸着把你孙权垂涎已久的益州给拿下了,你心里不爽,但你有选择吗?你总不能因为见不得别人好,就大家都别过了吧?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你们的自身实力不够强大,你们谁都没有能力单独承担抗曹的重任。所以,即便你心里再不爽,小打小闹可以,但绝对不能破坏大的路线方针,因为你们必须抱成一团才有生存空间。这就是真正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鲁肃死后,朝堂意见失去了核心点,孙权在吕蒙等人建议下,发兵偷袭了荆州,结果果然出了一口恶气,把关二爷都弄死了。但是呢?江东集团捞到好处了吗?笑惨了的是北方的曹操。
简单总结一下,鲁肃这个人厉害就厉害他总能跳出一些常规的情绪去看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私心,还能做到明察秋毫、滴水不漏。说句实在话,孙权同志要是没有鲁肃帮他把握大局,不知道会被忽悠到什么程度。
关于鲁肃的一些思考和感想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团队文化的时候,都会提到“同心同力”这一点,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了。不同基础、能力、阶级、见识、思维的人,哪有那么容易同心同力。
你是老板,你家大业大,亏点赚点问题不大,你指望那些靠那点工资活命的打工人与你同心同力?你是职业经理人,你是要靠经营业绩到老板那里换钱的,你指望那些被你薅羊毛的人跟你同心同力?你是一心想搞创新突破的技术男,技术创新有时候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无底洞,你指望更注重直接收益的资本方跟你同心同力?
但是,这个世界有没有真正同心同力的人呢?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学会去发现这样的人,并尽力去珍惜他们。
那么怎么去识别这样的人呢?首先自然是要去看他们有没有共情同理的意识,看他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跟你谈事,还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你的角度和立场上在帮你考虑问题。
问题又来了,其实大家谁身边没有几个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到处给你出馊主意的人呢?怎么去辨伪存真呢?
这其实就需要大家有一定的通事理的能力了。一件事情,从它的思考切入点开始,一定是有一定的事理逻辑的,你要做到严丝合缝的顺藤摸瓜,才会少犯选择性的错误。
比如,假设你是一个老板,在你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保证你的下属和员工绝对是各种表忠心、讲贡献、谈团结……他们都是在“为你好”,甚至你在应酬的时候多喝了一杯酒,他们都心疼得不得了。但这些有意义吗?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都是人性、事理的应有的表象。但这个时候,有人会有根有据地给你指出某个决策的失误、关于某种风险的担忧,不管真假,一定要耐心听下去,然后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和信息去判断。因为这种情况,虽然不排除有人故意语出惊人,但是真诚度上的概率是要大得多的。
顺境的时候,要多听逆言;逆境的时候,要多听顺言。这或许不是什么屡试不爽的试金石,但大抵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方向。
剩下的事情,可能是需要大家凭心去感悟了。谁是真情实意?谁是借题发挥?都是要根据你自己的觉醒程度去决定的。像江东群臣劝孙权投降曹操,明面上也不是说不过去,不要拿鸡蛋跟石头碰嘛!但是,他们却把孙权要承担的风险给瞒了下来,只有鲁肃开诚布公地给孙权指出来了。我相信,如果孙权在听完鲁肃的话之后,还是想投降,鲁肃也会支持他的。
我们为什么说交朋处友要尽量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包括找对象都尽量找三观接近的人?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说有分歧的人和事就一定不是好人、好事,而是你的确认成本会变得更低一点。
最后,简单地总结一下,请相信,这个世界最好的套路一定是真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其实都是这个道理。不管我们在生活之中如何繁花乱眼,但是能够真切感受到对方的心是真切地在为你跳动时,这样的人一定要珍惜。
关键词: